一句“犯我中华金财配资,虽远必诛”响彻全国,他凭借铁血硬汉形象斩获56.9亿票房,成为华语主旋律电影界的旗帜性人物。
然而高举爱国旗帜代言国货的他,却在某颁奖典礼上被拍到手持苹果手机,“爱国形象”率先崩塌。
紧接着早年综艺片段被翻出,曾经的好运肉眼可见地消散。
如今倾力打造的新电影因舆论影响,票房低迷被迫撤档。
这场风波还牵连多位明星,他的口碑急转直下。
从准神坛到陷入争议漩涡,吴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步的?面对连环反噬他又该如何应对?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吴京金句悄然变调
谁能想到,当年为《战狼2》接受采访的吴京说出的那句“坦克没有后视镜,枪炮也不长眼”,如今会在全网爆红,还被B站鬼畜区的UP主们玩出了新花样。
他们热衷于将这句话剪进各类搞笑视频,配上夸张特效和洗脑的BGM,让它意外成为年轻人调侃“硬核爱国”的一种流行符号。
时间回到2015年,吴京凭借《战狼》一举成名。
片中,冷锋身穿迷彩服、臂缠国旗的形象,再加上那句鼓舞人心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精准击中了当时观众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电影最终狂揽5.4亿票房,成为当年影市最大黑马。
2017年,《战狼2》以56.8亿票房刷新纪录。
吴京也凭借“冷锋”这一角色,从以往的武打明星一跃成为“主旋律第一人”。
之后的《长津湖》系列更将这份热度推向巅峰,两部电影总票房突破98亿。
他饰演的“伍千里”与“冷锋”共同构成了“双硬汉IP”。
那时候的吴京有多红?国货品牌纷纷排队邀请他代言。
片方也将他视为“票房保险”,有业内人士评价:“只要有吴京出演,主旋律电影基本就不愁票房。”
那时他的片约已经排到了两年后,代言费也成倍增长。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曾经火遍全网的台词,如今却成了被调侃的对象。
这种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思考:他的“硬汉神话”为何会逐渐失宠?
“爱国”形象动摇
吴京的“爱国形象”开始动摇,大致是从2022年开始的。
那一年接连发生的几起事件,让他的公众形象悄然发生转变。
第一件事,是他代言中兴手机引发的争议。
前一秒,他还在公开场合力挺国货,结果在第35届金鸡奖现场,就被拍到使用iPhone自拍。
照片迅速传遍网络,#吴京 苹果#也登上热搜。
不少人质疑他言行不一金财配资,还有人调侃说他大概是拿到中兴广告费后就换成了苹果手机。
尽管粉丝解释说可能是工作专用机,但这样的说法并未获得大众认可,舆论持续发酵。
手机争议尚未平息,第二波质疑又接踵而至。
建军节当天,吴京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张自己穿军装的旧照,并配文祝福“八一快乐”。
原本是表达敬意的行为,却意外引发更大争议。
有退伍军人网友留言表示:“非现役军人公开穿军装需遵守相关规定,不能随意穿了就晒,这样容易让人混淆演员与真实军人。”
还有人翻出他并未参军的履历,质疑他“靠演军人角色赚钱,现在又穿军装博取好感,这是在消费军人情怀。”
更有人翻出他2006年因醉驾被拘留的往事,讽刺他有案底却硬要往军人形象靠。
第三件事,是他多次被指“卖惨博同情”。
他早年曾有过“14岁练武术摔瘫痪,靠复健重新站起来”的经历。
起初大家都觉得这段经历很励志,但渐渐有人解读为他在打“苦情牌”。
尤其是在2023年《巨齿鲨2》上映后,批评声音越来越多。
有人认为他一边借助爱国标签获利,一边又向好莱坞示好。
还有人觉得他在该片中的表演风格偏向美式合家欢,与以往的硬汉形象大相径庭。
再加上该片票房未达预期,这些质疑声就显得更加刺耳。
正是这一连串争议,让吴京在公众心中的形象逐渐发生了变化。
过去大家觉得他是个真实的硬汉,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他是否在刻意塑造这样的形象。
新片接连受挫
这些争议带来的反噬,比预想的更严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最近的新电影《再见,坏蛋》。
他对这部主打武汉风情的作品寄予厚望,试图借此完成转型,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
8月22日,电影悄然上映,结果刚上映就遇冷。
首日排片占比仅1.2%,之后一天比一天低,撤档前已跌至0.3%。
不少观众批评剧情陈旧,演员口音更是让人出戏,直接将其定义为尴尬的烂片。
苦苦支撑六天后,电影总票房仅26.7万元,按照分账规则,片方实际到手仅9.3万元。
有网友算了笔账,“剧组近百人,人均分不到 1000 块,连杯好点的奶茶都买不起”。
比新片撤档更棘手的是《镖人》。这部武侠片投资高达5亿,原本是李连杰“复出之作”。
李连杰这些年一直在新加坡养病,14年未接武侠片,这次是特意给吴京面子才出山,还集结了王宝强、谢霆锋等实力派演员。
但谁能想到,在影片即将上映的关键时刻,女主角那尔那茜陷入“定向委培”风波,被贴上“风险艺人”标签。
片方顿时陷入两难:换人要赔3000万违约金;不换人,电影可能连审核都通不过。
最终只能考虑用AI换脸补救,这又增加了2000万成本,上映时间也从“春节档”调整为“待定”。
这场风波还牵连了不少同行,李连杰的粉丝担心“这可能是他最后一部武侠片,若项目失败,实在令人惋惜”。
王宝强也因此受到影响,他此前凭借《八角笼中》积累的良好口碑,因为参演《镖人》,合作方重新评估项目风险,他的形象也受到波及。
更无奈的是张译和胡歌,仅仅因为早年与吴京合作过,这次也无辜躺枪。
有人翻出以前的采访,把吴京称赞胡歌帅气、肯定张译演技的话,断章取义为“暗示胡歌演技差、张译外形不佳”,让两人莫名遭到攻击。
破局两大方向
其实吴京目前的处境,并非偶然,根源在于“人设束缚了自己,作品又失去了诚意”。
《战狼》初上映时,观众喜欢“冷锋”,是因为这个角色立体鲜活。
面对危险会恐惧,保护同胞时又拼尽全力,台词贴合角色,毫无违和。
可后来他的作品越来越套路化,《长津湖》之后饰演的角色几乎都是“硬汉模板”,剧情靠“喊口号”煽情,越来越脱离现实,观众自然会审美疲劳。
再加上“手机”“军装”等争议事件,让大家觉得“他爱的不是家国,而是‘爱国人设’带来的名利”。
因此连曾经的台词都成了攻击他的武器。
要想翻身,只有一条路:卸下“人设”,靠作品赢回信任。
首先要做的是“去标签化”,与其不断重复宏大叙事,不如用扎实的作品和更丰富的角色来赢得认可。
哪怕是饰演一个反派,或者一个内心有挣扎、有软肋的普通人,反而更容易打破观众对他的固有印象。
例如,可以尝试演绎一个带着战争创伤、在生活中努力寻找出口的退伍老兵。
或者一个在道德困境中不断摇摆、并非完美英雄的角色。
通过这些更复杂、更具人性深度的角色,展现演技层次,让观众看到他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其次,是回归创作本身的诚意。
不仅是吴京,整个主旋律创作都应意识到:观众真正需要的不是完美无缺的“神话”,而是能引发共鸣、贴近现实的故事。
正如《我不是药神》之所以打动人心,靠的不是宏大的场面和煽情套路,而是贴近生活的情节和真挚的情感共鸣。
只有把情绪回归真实,才能重新赢得观众信任。
吴京曾说,爱国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
如今,是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这句话的时候了。
结语
中国影坛需要的不是完美人设的偶像,而是能创作出好作品的真正演员;观众期待的不是口号式的爱国,而是能触动人心的真实故事。希望吴京能从这次风波中沉淀下来,也希望整个行业引以为戒——唯有真诚,才能走得长远;唯有好作品,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1.搜狐娱乐:《从“票房神话”到被网友玩梗,吴京为何成了“抽象素材”?》2025-08-282.红星新闻:《吴京出品电影《再见,坏蛋》撤档,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元》2025-08-283.环球在线:《吴京醉酒驾车被处以行政拘留》2006-12-134.网易娱乐:《《战狼》南京热拍 吴京腾空端坐显身手》2013-09-04
N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