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的指挥下嘉理证券,美军悍然动用钻地炸弹对伊朗三座地下核设施进行打击,此事带来了哪些连锁反应?为什么说这是美以两国在“以进为退”?
据央视新闻6月22日报道,美国实施了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的袭击,正式加入这场以伊冲突。按照特朗普自己的说法,这次袭击取得了圆满成功,伊朗关键的铀浓缩设施已被彻底摧毁。而伊朗并不承认这一点,只是强调其中一座核设施并未遭到严重破坏,主要受损的是地上部分且可以修复,而且原本储藏于上述设施内部的浓缩铀已被事先转移。
伊朗这一表态明显是在暗示美军的袭击没有让自己伤筋动骨嘉理证券,但美以两国却不这么想。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发表全国讲话,声称其关于摧毁伊朗核设施的承诺现已经兑现;特朗普亦在公开讲话中宣称袭击摧毁了伊朗的核能力,并呼吁丧失了核能力的伊朗坐回谈判桌以实现和平。
地下核设施的保密级别非常高,如果伊朗不主动公布内部的照片,外界无从判断美军这次空袭的效果,自然也就不知道美以是否真的达成了摧毁伊朗核设施的目标,但这恐怕正是美以两国领导人想要的效果。
展开剩余68%归根结底,以色列为本轮以伊冲突所找的理由是伊朗发展核武器威胁到了自己的安全,所以要“先发制人”对伊朗发起打击,以此来破坏伊朗的核能力。但这个理由应该只是为了“师出有名”而捏造出来的,要知道以色列在袭击伊朗的过程中并没有只瞄着核设施与相关人员嘉理证券,而是迅速地将打击范围扩大化了。
如果以军的战役目标真的是伊朗核设施,那么他们应该集中打击力量攻其一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对着伊朗多个地方狂轰滥炸分散火力。而以色列也的确为此付出了代价:在美军下场帮忙之前,以军的狂轰滥炸完全没能瘫痪伊朗的地下核设施。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结合内塔尼亚胡之前扬言袭击哈梅内伊、推动伊朗政权更迭的发言来看,以色列应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借着伊核问题彻底拔除伊朗这颗“眼中钉”的想法,伊核问题本身反倒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所以才会出现如此矛盾的言行。
但不管以色列究竟有什么想法,伊朗扛住了这波压力,并且也给以色列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革命卫队的导弹远胜过哈马斯武装的自制火箭,以色列受到了自2023年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最为猛烈的打击。结果现在反倒是以色列骑虎难下:继续袭击伊朗意味着本土接着被炸,日子没法过了;放弃袭击伊朗则是主动“认怂”,这对右翼的内塔尼亚胡政权来讲不可接受。
压力之下,美以策划了这次难以证明战果的袭击行动,上演了一出“以进为退”的大戏。即美以的袭击行动看似十分强硬,但袭击之后两国领导层立马摆出一副愿意息事宁人的态度:美方联系伊朗,主动表明自己只是策划袭击核设施,并非要颠覆德黑兰政权,且承诺伊朗只要“实现和平”美军就不会有第二次袭击;内塔尼亚胡则宣布既定目标已经实现、伊朗核设施已被摧毁,暗示以色列已没有维持这场冲突的必要,愿意收手。
伊朗不给台阶嘉理证券,那美以两国就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的算盘倒是打得响。通过这次袭击,美国和以色列客观上都有了退场的理由,之后完全可以用“已实现目标”的借口体面离场,避免接着和伊朗打消耗战,于内于外都有一个交代。但这是一场“对手戏”,伊朗如果不配合美以偃旗息鼓的想法,那美以两国也只能僵在这里脱不开身。接下来主动权来到哈梅内伊这边,相信未来几天之内,伊朗领导层必然会对接下来是战是和表态。
发布于:四川省N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